【藏獒的美容护理】 从“奢侈宠物”到被“屠宰”

【藏獒的美容护理】 从“奢侈宠物”到被“屠宰”

藏獒(Tibetan mastiff),又名藏狗、蕃狗、羌狗,古称苍猊犬,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是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短毛的家犬。身长约130厘米左右,被毛长而厚重,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在西藏被喻为“天狗”,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在公共区域会对公众产生一定威胁,但对主人极为亲热,是看家护院、牧马放羊的得力助手。举世公认的最古老而仅存于世的稀有犬种.在古老的东方有关藏獒神奇的传说已被神话为英勇护主事迹的化身。

【藏獒的美容护理】 从“奢侈宠物”到被“屠宰”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曾经身价不菲的“奢侈宠物”藏獒,如今却被狗贩子以几十元一只的价格买走,塞进笼子后运到屠宰场结束生命。曾经价值连城、炙手可热的藏獒,为何会沦落至此?

  藏獒经济破碎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五大因素堆起藏獒经济泡沫

  因素1物种稀少令身价倍增

  由于品种稀有,数量稀少,市场上的纯种藏獒更是少之又少。正是如此,使得其他宠物的价格与它相比望尘莫及。

  因素2名人效应令市场活跃

  “藏獒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马俊仁。马俊仁与藏獒的故事成就一种名人效应,使得藏獒的身价一日千里。

  因素3市场炒作助推个体价格

  奔驰轿车接藏獒、天价藏獒相亲会等新闻不时出现,炒作成为了“天价藏獒”市场的潜规则。

  因素4比赛拿证书加重砝码

  大大小小的藏獒展示比赛层出不穷,证书无疑是拉高价格的最佳利器。

  因素5投机资本介入搅热行情

藏獒养殖户

1. 曾经养百余只如今只剩7只

  23日下午,新文化记者跟随藏獒养殖场老总陈先生从长春市区驱车30余公里,来到九台区东湖镇。陈总的车最终停进了一处院落,记者留意到门口墙上挂了一块铜匾,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依稀看清“养殖场”三个字。

  2007年陈总第一次接触藏獒,嗅到藏獒养殖的商机后,便一头扎了进去,也学着别人搞起了藏獒养殖。在2010年最顶峰的时候,他的獒园藏獒数量曾达到百余只,一条幼獒也曾卖出过60万元的高价,当时在圈内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在那段时间,闻讯登门买獒的人络绎不绝,品相最不好的一条幼獒,都有人开出5万元的价格。至于那些品性稍好的,买家开的价都在20万元、30万元左右。

  2011年陈总投入数百万元,把自己的养殖场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本来是想大干一场,可他万万没想到,藏獒市场突然风云变幻。当他再一次繁育出幼獒,等着有人上门求购的时候,竟然连一个人都没有出现。那一批幼獒最后被他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处理掉,前后损失了上百万元。

  目前陈总偌大的养殖场只剩下18个狗舍,养了15条犬。其中有7条藏獒(3母4公),另有8条德国牧羊犬。“这几条藏獒种是我这么多年繁育出来最好的几条獒,让我便宜处理,我真是舍不得。我琢磨今冬去趟北京,听说现在就北京周边的藏獒市场还算不错,如果去了还找不到好买家,我就不折腾了,把这几条獒养到老死算了。”陈总苦笑着说。

2. 藏獒经济仍有余温

  跟陈总差不多,同样在长春经营獒园的战伟,也是在2007年前后接触的藏獒。

  这些年,通过战伟的手,出了很多如“战神”、“牛姐”这样的明星藏獒,这些獒犬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记者曾多次提出透露一下这几年赚了多少,但他每次都很巧妙地避开这个话题,只是回答:“我的收益肯定大于支出,我是赚到钱了。”

  战伟认为,“现在大家对藏獒的追捧程度肯定是不如以前了,但以前的那种追捧本就不健康。有些人看到养藏獒赚钱,甚至借钱、卖房卖地养藏獒,完全不理性,甚至可以说达到了疯狂和过分狂热的程度。”战伟认为,经过这几年的降温,藏獒受追捧的程度虽然降下来了,但真正喜欢藏獒,肯为藏獒花钱的消费者并没有流失,“市场只是被净化了,藏獒的泡沫被挤掉了而已,其实这是好事,能够引导藏獒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战伟说。

  2014年秋天,在别人认为是藏獒经营不够景气的时候,战伟的獒园依旧有生意在做。一个秋天,他先后卖掉了20多只藏獒,而且都是在“合理的价位”上。2015年春天,战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獒展,现场的火爆程度一点不比往年逊色。“最近有报道说,藏獒被装进了肉狗笼子,被送进了屠宰场,然后就说,藏獒市场现在不行了,藏獒不值钱了。我相信藏獒被当成肉狗卖的情况可能会有,但这能代表什么?这么多年,哪种狗没被送进屠宰场过?不能说一种狗被送进了屠宰场,它的身价就不行了,市场价值就没有了,这太片面了。任何一个品种的狗,品质肯定会有好坏之分,品质差的,经济价值就低,被送进屠宰场当成肉狗,也是一种淘汰方式。至于那些品质好的,照样能卖出几十万、几百万,所以不能揪住一点,然后一概而论。”在战伟看来,现在藏獒的市场余温犹在。

市场:泡沫破裂行情大跌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量獒园倒闭是铁一般的事实。在某藏獒专业网站上,记者发现在该网站吉林省登记的獒园数量一共有37家,记者试着致电这些獒园,最后发现,有超过30家獒园的负责人表示,獒园已经关闭了。仍在经营的獒园中,还有两家已经搬到了外地。

  本地的獒园的窘境可见一斑,那远在青海的藏獒原产地情况又如何呢?青海省藏獒协会秘书长周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2年前后,青海地区有獒园3000多家,而如今剩下的獒园还不到1000家。藏獒交易量也从最高时的2亿至3亿元,一下子降到现在不到5000万元。

  西藏自治区藏獒协会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2年,西藏养殖藏獒的商户数量高达95家,而现在只有66家。最鼎盛时期每年能卖出近万只藏獒,但过去两年每年卖出3000只左右。

  在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藏獒市场也遭遇寒冬。河南省中原藏獒研究中心主任王占奎说,内地省份的藏獒养殖场90%以上都在亏本,数量减少了2/3。

饲养成本:

管理费:狗舍是前期投入姑且不算,管理员费用2500元/月/人。

饲养费:以前每条狗每天54元左右,一年近2万元,现在每条狗每天3元左右,一年1000元左右。

市场现状

  内地藏獒养殖场90%以上都在亏本

  西藏藏獒养殖商户数量减少1/3

  青海省每年藏獒交易总额由2亿多元降至5000万元左右

  吉林省獒园登记数量37家獒园,关闭数量超过30家

四大因素促藏獒经济泡沫破碎

  因素1供求关系导致有价无市

  随着藏獒数量的增加,价格明显下降,也使得“一狗难求”的场面不再出现。

  因素2“控犬”政策使藏獒经济下滑

  藏獒经济开始下滑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市场遇冷与城市管理者对大型犬、烈性犬更加严格的管理有关。

  因素3袭人事件饱受诟病

  国内多地发生的藏獒袭人事件,也让它们饱受诟病。

  因素4资本撤出市场运转难

  资本市场对于藏獒的投入也在近几年缩水严重,使得很多的运转难以再现当初的火热场面。

探因:市场毁了藏獒

  曾经身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藏獒如今已走下“神坛”。谈到原因,周艺无奈地说,“是市场毁了藏獒。”以前,大家都认为只有青海玉树地区和西藏的藏獒才是好藏獒,而且青海的“狮头藏獒”比西藏的“虎头藏獒”更受消费者青睐,全国各地的獒园都来青海找种獒,来青海配种。但随着消费者对藏獒体态审美的变化,青海和西藏地区的藏獒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内地经过有选择的淘汰和繁育,藏獒在体态、骨量、毛量和头部的版型方面越来越夸张,这种变化虽然赢得了多数藏獒爱好者的喜欢,但周艺指出,内地藏獒在不断淘汰繁育的同时,血统的纯净度也受到了侵蚀。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藏獒杂交化越来越严重,部分獒园为了能繁育出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藏獒,将原生藏獒和国外如高加索犬之类的大型犬只进行杂交,导致藏獒的本性和外形逐渐退化,这对原始藏獒的冲击是致命的,同时也是青海和西藏地区多数獒园无法接受的做法。于是大量的青海、西藏獒园在这种背景下被市场淘汰。

  中国藏獒协会前副会长秦林智也有类似的看法,“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藏獒已经不是最初时从青海、西藏引进过来的原生藏獒,各大展会上被追捧的多是‘版型獒’,这些‘版型獒’是獒园根据消费者对藏獒体态的喜好培育出来的。”秦林智介绍,2010年,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发布实施了“藏獒”标准,新标准中对藏獒的头部、体躯、被毛、步态等都制定了详细评定标准,并划分出了不同等级。现在看,该标准制定得并不完善,一些标准制定得有些偏低。”

资本撤出市场

  梁先生,2004年开始在长春经营宠物和宠物用品,如今在青年路宠物市场有自己的店铺,在长春市的宠物界也算小有名气。在梁先生看来,藏獒能够“火”,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投机资本的介入,而藏獒本身也具备了被炒作的资质。

  首先,藏獒这个犬种是中国特有的犬种,不用考虑犬只从外部进口扰乱市场。另外,藏獒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纯种藏獒数量非常稀少,这种稀缺性是投机资本最为看重的。再有,藏獒忠诚、勇敢的品性,以及硬朗、凶猛的外形,正好符合男人,尤其是成功男人的口味,其潜在客户群购买力雄厚。而最后,由于前几年正好赶上全球金融危机,国内资本市场不够活跃,投机资本找不到出路,这种情况下,被资本追捧过的宠物市场,自然就成了他们再次施展实力的演练场。和多年前的“君子兰”、“虫草”、“普洱茶”一样,藏獒如今有如过山车式的命运,实际在它被投资资本盯上那一刻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资本市场对于藏獒的投入也在近几年缩水严重,使得很多的运转难以再现当初的火热场面。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房地产、股市的温度升高,很多的资本开始流入这些领域,冷待了藏獒市场,很多资本直接撤出,这也是导致藏獒市场经济下滑的原因。

跟国家政策有关

  除了炒作轮回这一因素外,藏獒泡沫破碎的原因跟国家政策引导以及藏獒本身特性也有一定关系。

  比如现在包括长春市在内的全国主要城市都有规定,不允许在市区内饲养大型、攻击性犬类。饲养地的局限性导致消费人群进一步缩小,不适合藏獒经济的扩张。再有藏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犬类,藏獒在其原产地并不是作为宠物被当地居民饲养的,而是被当做一种工作犬,其忠诚、勇敢的特性虽然被人们喜爱,但其凶猛和具有领地意识的特性并不符合城市居民对一般宠物的要求。即便现在内地的一些獒园,通过自己繁育对藏獒的性情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但无论如何改良,藏獒依旧被归为城市禁养的大型犬和攻击性犬范畴。

  除此之外,据国内媒体报道,藏獒市场也受到中国反腐行动的波及。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作为财富与身份的象征,藏獒成了除现金与奢侈品之外送给官员的又一种礼物。“然而,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现在没什么人敢买了,也没人敢收。”一位藏獒业内人士说。

未来:藏獒路在何方

  以眼下的这种情况看,藏獒泡沫的破碎已成定局,但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藏獒的未来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战伟认为,虽然经过这一轮洗牌后,会有很多的獒园被市场淘汰掉,但藏獒绝不会像当年的“巨贵”一样彻底退出宠物犬市场。“大批实力较弱的獒园被洗掉之后,对整个藏獒市场的热度会有一定影响,但那些真正喜欢藏獒的消费人群不会流失。我认为不管到什么时候,永远会有一批人,追求高品质藏獒,保证藏獒市场得以延续。”战伟说。

  周艺则认为,现在藏獒市场比以前冷清了许多,在关注藏獒经济和藏獒市场的同时,其实应该先关注藏獒这一物种的未来,不能把原生獒仅仅当成一种商品来对待。目前青海藏獒协会为了保证原生藏獒种群不至于退化,正在进行杂交藏獒的清理工作。目前国家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并专门下拨了资金。具体工作主要是以NDA检测为主,计划通过几年的时间,将不属于青海原始藏獒的杂血獒清理出去,并最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保护原生藏獒的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未来藏獒市场一定会有复苏的一天,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Via: 新文化报